logo
Navigation
Views: 1013 | Replies:0
从哈佛 1000 多页的课程名单里,我看到了名校的本质
By  刘瑜  
OP 03/02/2017

如果有志出国留学的你,或家长朋友您的孩子是学霸,有能力进美国大学前三十的大学,也有潜力考进清华北大,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请一定去美国读大学。四年最好的青春人生,不应该浪费在国内所谓的好大学里。看完刘瑜的文章,你更会明白这一点。

哈佛大学为什么这么牛?
文 | 刘瑜

我在哈佛做一年博士后,除了领钱,基本也没有什么别的任务。为了防止自己整天缩在家里,把薄薄的那一沓钱翻来覆去地数,我决定去旁听几门课。

那天我去学校我所在的机构,跟机构里的秘书表达了此意。她非常干脆地说,没问题啊,只要教授同意,都可以呀。我问,有没有一个什么社科方面的课程清单,我看看有什么课可选。我问的时候,想象的是几页纸,可以站那顺手翻完。结果说时迟那时快,柔弱的女秘书突然掏出一个庞然大物,向我递过来,我伸手一接,胳膊差点因为不堪重负而当场脱臼。

定睛一看,这本 1000 多页玩意的封面上,赫然印着几行字:

Courses of Instruction 2006-2007
Harvard University
Faculty of Arts and Sciences
Harvard College
Graduate School of Arts and Sciens

就是说,仅仅就本科和文理学院的课程表及课程的简单介绍(一般 3-5 行的介绍),哈佛就一口气列了 1000 多页。我估计,把哈佛全校的课程名单一一排列出来,是不是得绕上赤道一周两周啊。

以前在哥大听课,我就觉得自己已经见过世面了。现在,捧着这个庞然大物,我有种金轮法王突然路遇萧峰的悲凉感,过去六年建立起来的牛校感当即化作片片飞屑,随风而逝。

端着它回到自己的办公室,仔细研读起来。如同一个饥饿无比的人,捧着一个写满了各种山珍海味的菜单,边咽着口水边往下读。读到最后,就是《廊桥遗梦》里面女主角遇上男主角的感觉,之前和丈夫风平浪静的婚姻,原来都是不算数的,这才是真正伟大的爱情。

当然,让我产生伟大爱情的,不仅仅是哈佛所提供的课程之多,更重要的,是它所提供的课程之人性化。国内的媒体,时不时地就会把“大学精神”这个话题拿出来讨论一下。基本上大家都会达成一个共识:大学不是职业培训机构,大学精神不应当仅仅是训练工作技能的精神。据说,大学应该熏陶的,是一种人文精神。虽然“人文”这两个字,因为靠“文人”两个字太近,已经臭大街了,我觉得,大家还是应该再给它一次机会。

哈佛大学之所以是一流的大学,当然是因为它最有钱,然后用这些钱买了最先进的设备和雇了最牛的教授。但是同时,也是因为它蕴含了丰富的人文精神,而这一精神,最集中地体现在它的“核心课程”上(哥大也有,但是跟哈佛比,是小巫见大巫)。

所谓“核心课程”,就是学校提供给本科生的一系列基础课,学生必须从中选出几门作为必修课。这些基础课的目的,是让学生在进入知识的细枝末节之前,能够对他所置身的世界有一个框架性的理解和探索。这样当他置身于自己的专业时,能够知道自己所学习的,不过是一个巨大有机体里面的一个毛细血管。

摘抄一段关于“核心课程”的说明:

“The philosophy of the Core Curriculum rests on the conviction that every Harvard graduate should be broadly educated,as well as trained in a particular academic specialty or concentration. It assumes that students need some guidance in achieving this goal,and that the faculty has an obligation to direct them toward the knowledge,intellectual skills,and habits of thought that are the hallmarks of educated men and women.”

哈佛的“核心课程”分成七个板块:

Foreign Cultures;
Historical Study;
Literature and Arts;
Moral Reasoning;
Quantitative Reasoning;
Science;
Social Analysis.
 

拿Moral Reasoning这个板块做为例子,所给的课程包括:

  1. 民主与平等;
  2. 正义;
  3. 国际关系与伦理;
  4. 伦理学中的基本问题;
  5. 儒家人文主义;
  6. 有神论与道德观念;
  7. 自我,自由与存在;
  8. 西方政治思想中的奴隶制;
  9. 社会反抗的道德基础;
  10. 共和政府的理论与实践;
  11. 比较宗教论理;
  12. 传统中国的伦理和政治理论;
  13. 古代与中世纪政治哲学史;
  14. 现代政治哲学史。

拿Science这个板块来说,所给课程包括:

  1. 光与物质的性质;
  2. 空气;
  3. 宇宙中的物质;
  4. 观察太阳与恒星;
  5. 时间;
  6. 爱因斯坦革命;
  7. 环境的风险与灾难;
  8. 现实中的物理;
  9. Cosmic connections;
  10. 音乐和声音的物理学;
  11. 看不见的世界:科技与公共政策;
  12. 能源、环境与工业发展;
  13. Life as a Planetary Phenomenon;

其它的板块,就不列了,太长。

基本上,“核心课程”的目的,就是让学生们在开始研究树木之前,能够先看一眼森林。最好能够把这个森林地图印在大脑上,以后走到再细小的道路上,也不会迷路。

我再列一些“本科新生研讨会”的课程( freshman seminar )――这个 freshman seminar 是什么宗旨,什么来头,我不大清楚,但是有些课程名称开得非常诱人,因为名单太长,我只列上那些我感兴趣的课程――也就是如果我有三头六臂会去旁听的课程。

  1. 人的进化
  2. 翅膀的进化
  3. 细菌的历史
  4. 银河与宇宙
  5. 象棋与数学
  6. 疾病的话语
  7. DNA简史
  8. 美国的儿童医疗卫生政策
  9. 道德判断的本质
  10. 火星上的水
  11. 医药公司与全球健康
  12. 传染病对历史的影响
  13. 非洲的艾滋病
  14. 关于意识的科学研究
  15. 什么是大学,它的目的是什么?
  16. 俄罗斯小说中的爱情
  17. 怀疑主义与知识
  18. 一个社区的研究
  19. 基督教与美
  20. 怎样欣赏画
  21. 浮士德
  22. 黑人作家笔下的白人
  23. 香蕉的文化历史
  24. 乌托邦与反乌托邦
  25. 苏格拉底及其批评者
  26. 怎样读中国的诗歌
  27. 互联网与法律
  28. 美国的70年代
  29. The American Creed Exceptionalism and Nationalism
  30. 语言与政治
  31. 信任与民主
  32. 美国的总统选举
  33. 60年代的青春文化
  34. 盗版
  35. 全球变暖与公共政策
  36. 当代印度
  37. 公共健康与不平等
  38. 公墓的历史
  39. 人权
  40. 政治演讲与美国的民主
  41. “犯罪”的概念
  42. 现代欧洲国家的民族主义
  43. 烟草的历史
  44. 酷刑与现代法律
  45. 大脑的测量:心理学实验的兴起

你看,随便这么一列,就有 45 个。对于一个求知欲很强的人来说,这些课程简直就是一场饕餮之宴,举着筷子,不知从何下手。不知道清华北大,能给那些刚刚背井离乡的 18 岁孩子,开出上述 45 门课中的几门。

我相信,大学精神的本质,并不是为了让我们变得深奥,而恰恰是恢复人类的天真。天真的人,才会无穷无尽地追问关于这个世界的道理。关于自然、关于社会。大学要造就的,正是达尔文的天真,爱因斯坦的天真,黑格尔的天真,顾准的天真。也就是那些“成熟的人”不屑一顾的“呆子气”。“成熟的人”永远是在告诉你:存在的就是合理的,而合理的就是不必追究的,不必改变的。

真正的人文教育,是引领一群孩童,突破由事务主义引起的短视,来到星空之下,整个世界,政治、经济、文化、历史、数学、物理、生物、心理,象星星一样在深蓝的天空中闪耀,大人们手把手地告诉儿童,那个星叫什么星,它离我们有多远,它又为什么在那里。

前两天读王璐小友的文章,其中有句话说的挺好玩,说到国内某现象,他说:两个连大学都算不上的什么机构,竟然为自己还算不算一流大学而辩得脸红脖子粗。

这事我没怎么跟踪,所以也不太清楚。好像是香港几个大学挖了几个高考状元走,清华北大就开始捶胸顿足,觉得自己不再“一流”。这种捶胸顿足有点滑稽,仿佛宋祖德为自己不再是一线男星而痛心疾首。其实,清华北大的确应该捶胸顿足,但不该是为了几个高考状元,而应当是为自己与天真的距离。

0 0
 Share with WeChat
Open your WeChat,Scan QR Code,and then click the share button in the top right corner of your screen.